「靈感到處都有,只要你去找,一定可以找到。我敢說,假如你仔細找,一定可以在地板上找到一個靈感。」~《我是一枝愛寫作的鉛筆》 山姆.史沃普
心得:靈感之有無,不在於題材,而在於心的餘裕,但問題來了,心的餘裕往往又和時間有無餘裕相關聯,總之,雖然喜歡寫作,但一直沒有辦法克服「時間不夠」的問題啊~~
- Jun 30 Thu 2011 09:21
《早安。閱讀》時間 比靈感更加珍貴?
- Jun 29 Wed 2011 10:05
《早安。閱讀》你有你的思想,快意悠遊天地
「你們有你們的思想,----一棵頑樹,根莖死把著傳統的土壤,樹權掙扎著向上伸長;我有我的思想----一片飄游於天空的雲,爾後降下甘露,變作溪流奔向大海,然後化作雲霧升上天空。
你們有你們的思想----一座堅實牢固的塔,時間握不動,暴風吹不塌;我有我的思想----一片柔嫩的芳草,鋪展於四面八方,你在它們的搖曳中能看出欣喜。」~紀伯倫《俠文集》
【心得】:紀伯倫的思想講求的是柔弱勝於剛強。
- Jun 24 Fri 2011 05:25
《早安。閱讀》消極傷害與積極傷害
- Jun 24 Fri 2011 00:17
《晚安。故事》誓言之神
有一個人,接受朋友委託保管錢,朋友要他以性命發誓。他想吞了這筆錢,又怕誓言會成真。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剛好遇到誓言神從城中走出準備離開。
於是他問誓言神:「你要去那裡呢?」神回答說:「我要到下一個城鎮去接受民眾的禮拜。」他又問神:「那你什麼時候會再回到這座城呢?」神回答說:「我每四十年會來這座城接受信眾的禮拜一天。」說完話後,神就走了。
- Jun 23 Thu 2011 05:42
《早安。閱讀》透過故事了解世界
沒有故事的世界並不存在。我們都是透過故事來了解這個世界的。~~《我是一枝愛寫作的鉛筆》 山姆.史沃普
心得:故事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不管演講、寫文章時,如果可以把概念用故事舉例、用故事說明,往往更能讓受眾理解,並且增加說服力與感染力。
- Jun 22 Wed 2011 23:27
《晚安。故事》馬虎的由來
據說,宋朝有位畫家,有一次他剛開始畫一隻虎時,恰巧有人請他畫馬,於是他就在畫好的虎頭後面畫了個馬身子。
這位畫家的大兒子看見了,便問父親說:「這是馬還是虎?」他回答說是虎。隔天,他的小兒子問他,他又說是馬。
- Jun 22 Wed 2011 06:14
《早安。閱讀》當上網成為呼吸器
「我們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上網,」他自嘲說。「我們每天都會飆網,今天我一直到了清晨四點才下線。然後早上我又上線了。這實在是一個很珍貴的工具。現在它已變得像是維持生命的呼吸器了。」
心得:維持生命的呼吸器,對我來說,好像真的差不多是如此,只要坐下,我幾乎隨時隨刻都在上網,一不打開電腦上網,就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網路成癮症還滿明顯的。
- Jun 21 Tue 2011 23:05
《晚安。故事》滅蚊的代價
一隻蚊子看準了蛇沒有手可以打他,大搖大擺的停在蛇的頭上,不停的叮那條蛇。蛇怎麼甩也甩不掉頭上的蚊子。
這時路上來了一輛車子,蛇靈機一動,把頭伸到車輪前,得意的說:「哈哈!可惡的蚊子,這下還不把你壓死。」
- Jun 21 Tue 2011 05:59
《早安。閱讀》只有自己能打敗自己
- Jun 20 Mon 2011 05:27
《早安。閱讀》他人的難題,就是你的救星)
- Jun 19 Sun 2011 05:22
《早安。閱讀》鷹與雞的軼事
- Jun 18 Sat 2011 22:39
《晚安。閱讀》憂喜之衣
- Jun 18 Sat 2011 05:23
《早安。閱讀》臨界點
新的事物,在到達某一個點之前,總是很難有所進展,很多的努力只產生一點點效果。此時,許多嘗試打先鋒的人可能會放棄,但是如果新的力量能堅持下去,並且越過某個肉眼無法看見的線,那麼一小筆額外的努力就能獲得豐碩的回報。這條肉眼無法看見的線,就是臨界點。~ Richard Koch《80/20法則》
- Jun 17 Fri 2011 22:56
《晚安。閱讀》當不再憑藉單純熱情的時候
我的動力不再是單純而沒有根據的熱情,而是深刻且務實的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真正樂觀。~賈桂琳.諾佛葛拉茲《藍毛衣》
心得:隨著年歲漸長,在面對抉擇時,考量的面向會愈來愈多、也愈來愈複雜,不像年輕時,常常只憑著感覺就衝出去了。然而,我覺得,這中間是各有優缺的,年輕時的冒險精神,雖然可能會讓自己跌得滿傷痕,但也會讓自己學會堅強,有時會讓自己平白的繞了遠路,但也往往因此多看了一些不在預想內人生風景,帶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何者為得,何者為失,有時也難說的很啊~~
- Jun 17 Fri 2011 06:23
《閱讀。心情》不要小看微小改變
只要在開頭輸入小小差異,很快就會造成南轅北轍的結果,這個現象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例如在天氣現象裡,這可以半開玩笑地解釋為眾所皆知的蝴蝶效應-今天北平一隻蝴蝶展翅翩躚對空氣造成擾動,可能觸發下個月紐約的暴風雨。~ James Cleick《混沌》
- Jun 14 Tue 2011 22:28
《閱讀金句小補帖》孩子,借我們而來,卻非因我們而來~紀伯倫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
- Jun 10 Fri 2011 08:29
20110610早安問候
早安早安,運動回來了,本來還在掙扎要不要運動,但看到了我的臉書上Cindy留言提醒我要運動,小英(不是那位小英^_^)留言說我「早準備去運動」,忽然有點不好意思。我要小小懺悔一下,其實自從卸下發言人工作後,不知為何,反而失去了晨運的動力,每天都覺得很累很累,早上五點起床看完新聞後就是沒動力走出門運動,多半躺在沙發上補眠到七點,然後送女兒去上學。感覺上很想把過去一年多失去的睡眠補回來一樣,但不運動只是讓自己更累也會降低工作的效率,也會讓心情較容易處在谷底。
運動後一身汗水淋漓真的很舒暢,謝謝Cindy 和小英的提醒與鼓勵啦。
另外,我很喜歡欣衍對我貼的讀書佳句的留言,完全說中我看新聞時的心情,也特別貼出來分享囉:「我覺得很多時候看"新聞本身"就好,抽掉那些記者的主觀評論,既可以單純回歸事件,又不會讓情緒受影響~~ 」
大家一起加油吧!
- Jun 09 Thu 2011 09:03
生活進行式/人生選擇題的標準答案?
生活進行式/人生選擇題的標準答案?
|
||
![]() |
||
|
||
同樣的問題,放在不同的人身上,答案可能就完全不同。到頭來,重點還是在於,遇到選擇難題的主角,究竟是如何定位自己…… |
- Jun 09 Thu 2011 08:51
何時向自由時報提告?
有網友問起我何時向自由時報提告一事。正好藉此說明一下,對我來說,告自由時報這件事並不急,因為追訴期刑事半年、民事二年,訴狀我已寫好,但我還要找律師再詳細討論,要選什麼時候提告,操之在我,時間站在我這邊,告是一定會告的,但我可不打算逞一時之快在不恰當的時間點,或還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匆匆行事,而且我也在思考,提告的同時,要進行一些網路串連的工作,提告本身未必是重點,自由時報也不怕被告,甚至告不告得成,有時不同法官會有不同心證,也難說的很,這些都必須不帶情緒、冷靜判斷。
換言之,重要的是提告後的動作,如何同步化讓自由時報諸端違背新聞專業的行為,成為一個公共討論議題,至少引起網路世界的關注,這才是我想要做的事。謀定而後動,而不要盲目衝動。各位有什麼如何在網路上串連的提議,也不妨在這裡提出建議,比方說在臉書上發起活動,或搞些KUSO,請大家來當我的「軍師」囉,一起來想想,如何讓這種抺黑別人不查證不負責的惡形惡狀,讓更多人知曉。
- May 29 Sun 2011 21:34
和馬來西亞同學的一段談話
這兩天到馬來西亞拜訪一位大學同學兼室友,他是馬來西亞僑生,畢業後回馬來西亞工作,匆匆已近廿年。他來新加坡接我時,對我說,馬來西亞最近給了台灣免簽證,你這趟算是受益者,不然要去辦個簽證還頗麻煩!
他的工作常常要接待台灣來的客戶,經常要領著他們進出馬來西亞,他告訴我一件事,他說,以前馬來西亞是不會直接把官方印信蓋在台灣的護照上的,他們另外用一張紙,把章蓋在上頭,間接的意謂,官方上並不承認這本護照,但不久前,他領著台灣客人來馬來西亞,海關人員直接在護照上蓋章,他擔心那是菜鳥搞不清狀況,便提醒他說:「好像要蓋在別的地方。」官員卻說他沒蓋錯,最近規矩改了。
同學對我說,這代表馬來西亞更「官式地」承認了台灣護照,雖然這是早該做的事,但他看了十幾年,卻一直沒改變。接著他對我說:「你們的馬總統做了很多事,連我這馬來西亞人都知道,倒是你們台灣人卻嫌他沒做事,真是很奇怪。」
- May 26 Thu 2011 09:37
「大謬則不怒」回應自由時報報導 及民進黨「貪汙」告訴
我在去年3月出任總統府秘書兼任發言人,經過一年多「朝五十二晚」的日子,在今年 5月初免兼發言人,仍然在府內擔任總統秘書,在不久後也將轉換跑道。但自由時報連續3日影射公私不分、濫用行政資源,我在5月24日發表聲明指出,該報導已構成名譽傷害,要求自由時報7日內公開道歉,否則將於結束府方工作後,以個人名義提告。
自由時報長期的政治立場如何?社會大眾自有公評;但自由時報新聞報導本身屢次錯誤,非但幾乎不予更正、不道歉,更以「報錯就報錯,你奈我何」傲慢態度,變本加厲擴大不實的攻擊與報導。
- May 13 Fri 2011 17:33
生活小幫手:戒癮寶典
去建立一些正向的好習慣,將負向的壞習慣替代掉,換言之,在心態上不是以戒什麼出發,而是在行動上去尋找一個替代的習慣……
「戒酒中,深受失眠之苦啊!」我的臉書上,網友阿賢在留言區分享心情。
戒癮招式之一 找一種替代癮
- May 03 Tue 2011 14:39
新聞回應--決定臺灣前途,豈能不守憲法?
針對馬英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週刊》專訪,說明臺灣2300萬人民可以依據憲法,決定臺灣的前途。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翁金珠昨晚批評,「這就是終極統一,我們不能接受!」並強調這部一中架構的憲法並不符合台灣現狀,台灣的前途應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而非依據一部不合時宜的憲法決定!
- Apr 15 Fri 2011 12:22
特種銷售稅三讀通過 馬總統: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一步
對於立法院4月15日三讀通過《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外界稱奢侈稅),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馬總統獲悉後,表示欣慰,這代表政府實現「居住正義」的努力向前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以此次特種銷售稅通過為例。行政院研考會上個月公佈民調,近67%受訪者對政府推動《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表示支持,這調查結果顯示了「居住正義」是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朋友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 Apr 13 Wed 2011 16:23
國際法大師丘宏達教授病逝,馬總統萬分不捨
國際法大師丘宏達教授病逝,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馬英九總統對丘教授病逝,感到萬分的不捨與難過。
羅智強表示,馬總統非常推崇丘教授,特別是他對國家的熱愛,令人深深感佩,丘教授以一顆深摰的愛國之心,運用深厚的知識,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為國家捍衛權利,丘教授是是書生報國、知識報國的典範。
- Apr 11 Mon 2011 17:37
回應白樂崎等人致函總統,關切本府公布公文大量遺失事
媒體刊載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白樂崎等部分外國人士針對民進黨執政時期大量公文佚失事發表致馬總統公開信。對此,我們有以下說明。
公文佚失案已移請監察院調查,相關當事人若自認沒有失職責任,應坦率地向監察院說明清楚。公文大量佚失是事實,本府發現大量公文流向不明,除了依法究辦,沒有第二種選擇。 相關外國人士不清楚實際情形,卻輕率地以政治動機對政府依法採取的行動,妄加干涉、妄做批評,不但有失公允,也對台灣法治非常不尊重。
- Apr 05 Tue 2011 19:22
何以污名化民調?三項回應蔡英文主席
回應一 :國光石化決策時點「更早」不是「拖」,蔡英文主席扭曲總統語意
對於蔡英文主席批評「馬英九總統將國光石化問題拖到總統大選前決定,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對內部的紛擾還是會持續」云云。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建議蔡英文主席在批評他人時,先把基礎事實弄清楚,不要人云亦云,這樣會比較好。
事實上馬總統是在回答媒體提問國光石化會不會在總統大選前決定?馬總統回答:「一定會更早」,這一點有錄影帶可憑,馬總統臉書上也公開播送了總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而羅智強在事後媒體詢問時,也表示國光石化會依程序進行,不會拖到總統大選時,更不會拖到總統大選後。
- Apr 03 Sun 2011 22:01
對於今日馬總統出席反國光石化餐會的三點說明
- Mar 31 Thu 2011 12:54
執政期間公文大量佚失,民進黨五花八門推託,自省能力何在?
民進黨執政時,總統府五長辦公室公文大量佚失,到現在,我們看到了民進黨相關人士,找出了五花八門的推拖理由,卻看不到一點擔當、一絲反省。
公文搞掉了三萬多件,不是小事。但相關人士的反應是什麼?有的怪政治清算、有的掰說佚失的是賀年卡、有的把責任推給公務員說歸檔不歸五長管、有的說歸檔是發文單位的事、有甚至推說是移交小組清點不實。